| 文艺

“我们看到了百年以前的精气神” 《觉醒年代》剧组走进北大红楼重温建党精神

北京晚报   2021-07-24

昨天下午,位于北京五四大街29号的北大红楼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来自电视剧《觉醒年代》的16位主创人员集体来到北大红楼参观。

这并不是《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和导演张永新第一次来到红楼。早在《觉醒年代》创作之初,主创团队就在四楼的哲学教室与来自北大红楼的专家学者们探讨过该剧的创作方向。“因为我是做党史剧出身,北大红楼我来过很多次。”在编剧龙平平看来,当时他的创作初衷就是把北大红楼介绍给所有的观众,让大家了解北大红楼在我党建党初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希望能通过这部剧的梳理,告诉现在的年轻人,百年以前中国的革命者如何找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又如何与中国相结合。”

《觉醒年代》真正将这段历史“复刻”给了百年以后的观众,从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青年》杂志的引领,北京爱国学生运动的发展,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一直讲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这种叙事顺序也与如今北大红楼中举行的“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不谋而合。在剧中饰演周恩来的演员夏德俊说,当他在展厅里看到保留下来的历史原件,尤其是初版的《共产党宣言》,如同读了一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北大红楼为什么能够成为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正是曾经聚拢在这里的一群有理想、有信仰的先贤当年那样的付出,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导演张永新介绍,《觉醒年代》剧中四分之三的剧情都是以北大红楼为背景场所。剧组通过1比1.2的方式异地搭景重建了北大红楼。“今天重新回到北大红楼,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让人分外熟悉。”他感慨,“我们看到这些陈列,更能感受到真正的红楼精神是什么,它们又是怎样延续到现在,我们看到了百年以前的精气神。”

据中共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北大红楼)常务副馆长杨家毅介绍,北大红楼自6月29日开放至今,共计接待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部队、学校、社区等团体608批次、30000人次。“北大红楼8月1日将开通对个人的预约,欢迎更多的观众走进北大红楼,加强党史学习,感悟革命精神。”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李夏至 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流程编辑:u008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记者:李夏至

编辑:u008


热门推荐

精品放送

换一换

Copyright ©1996-2021 Beijing Daily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京报网版权所有